如今,王木村彎彎的山路像玉帶般,從青翠的山腰間穿過,連接起各村各寨。
編者按:
一條出山的路,曾是湘西永順縣朗溪鄉(xiāng)王木村幾代人改天換命的愿望。
上百年來,世世代代的土家人被大山所困, 出行僅靠一條掛在懸崖上的天梯。
2002年,王木村人不分老幼,自發(fā)上山,他們背著鍋碗,搭著茅棚,用最原始的工具,歷時5年,鑿出了一條6公里長的“天路”。
這種新時代的“愚公”精神,不僅在當?shù)貍鳛榧言挘从吵隽嗽邳h和政府及精準扶貧的帶動下,王木村人不等不靠,用自己的力量打通一條幸福路的堅韌不拔。
近日,紅網(wǎng)時刻新聞推出“走出絕壁”大型融媒體報道,記錄王木村以及村民們背后的感人故事。
時代在變,實現(xiàn)鄉(xiāng)村振興,帶領村民致富的思想不會變是兩代村支書都傳遞的精神與理念。
紅網(wǎng)時刻記者 郭薇燦 何青 李艷華 攝影 陳杰 張必聞
在“絕望之嶺”開出希望之路,在希望之路上找到致富之門,這是一個發(fā)生在兩代村支書之間的傳承故事。他們兩人都有一個目標,擺脫貧窮,奔向富裕。
故事橫跨18年,發(fā)生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順縣朗溪鄉(xiāng)最偏遠的山村——王木村。從曾經的貧困到如今的振興,王木村的發(fā)展?jié)饪s了兩代人的心血和精力。自發(fā)鑿出通山的路,發(fā)展產業(yè)振興鄉(xiāng)村,在村子面貌的變遷中,兩代支書看到了自己奮斗的歷程,也看到了時代留下的印記。
歷時5年,老書記劉吉林帶領著村民們鑿出了一條6公里長的“天路”。
年輕人對家鄉(xiāng)最深刻的印象是窮
冬日,陽光透過樹的縫隙,散散軟軟地斜射在溪水橋邊。
在海拔1200多米的鍋福佬山下,一幢幢木質吊腳樓炊煙裊裊,溪水潺潺,與屋后秀美的山脈交相輝映,王木村如世外桃源般坐落在這畫卷中。
20年前,這里的房子還是用木頭搭起來的窩棚,到處都是泥滑爛路。村子里沒有學校,孩子們上學必須和大人一樣,翻過大山,靠一條十八步天梯才能出村。其中,有一名學生叫劉玉旺,他能閉著眼睛走山路,也能徒手攀爬崖壁,那時,他并沒想過自己未來將去向何方,貧窮,是他對家鄉(xiāng)最深的兒時印象。
但另一個剛過不惑之年的中年人,此時已經選定了自己未來的路。他叫劉吉林,2002年被推選為王木村村支書。村里共有85戶人家,“有女莫嫁王木埡,背籠背得瓦罐大,臉上葛藤絆,手上刺又抓”是當時別人用來嘲笑王木村的民謠??粗0?200多米的群山,劉吉林這個新上任的村支書心里不是滋味。
一天晚上,處理完村里大小事務的劉吉林,把外套往肩上一搭,如往常一樣打開隨身攜帶的收音機,邊聽邊走路回家。那一年(2002年),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,會議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。新聞消息通過電波不時傳到劉吉林的耳朵里,要致富先修路,沒有一條出山的路,王木村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。他思考良久,終于下定決心:干!等不是辦法,干才有希望!
孩子們上學再也不用翻山越嶺,村民們告別了肩挑背馱的農資采賣年代。
老書記炸響開山炮
2002年,為了實現(xiàn)祖祖輩輩的心愿,劉吉林召開村支兩委和全體村民大會討論修路的想法。村民們聽了后,格外興奮,整個山村變得熱鬧了起來。不管怎么艱難,王木村人必須走出一條新路。資金跟不上,村支兩委便用集資的200畝退耕還林政策,貸款8萬元作為修路資金,在絕壁上炸響了通往山外的開山炮。王木村的變遷正在悄悄興起。
1800個日日夜夜,王木村上有八十幾歲的老人家,下有婦女帶著小孩,大家背著鍋碗搭著茅棚,吃住都在山上,沒有任何機械,就用鋤頭、撮箕,一擔一擔地挑,一把一把地往外拉,只為了早日將這條路趕通。
記得有一次,老書記劉吉林和村主任從外面買完炸藥回來,遇上下雪,從張家界上來的車子卡到了半路走不了,眼見天已黑,又沒有帶鋪蓋,為了保護炸藥,兩人就用花雨布蓋著,和炸藥睡了一夜。劉吉林如今每每想起自己做的這個決定,都堅定無比,“跟著黨的政策走,不等不靠,帶領村民們走出貧困就是我的責任?!?/p>
歷時5年,劉吉林帶領著王木村人修通了一條6公里的“天路”。孩子們讀書可以順利地搭車,老百姓看病也可以安全按時去醫(yī)院,農資采賣也告別了肩挑背馱。曾經封閉、貧困的村寨有了起色。通路的那天,村民自發(fā)用腳步丈量著這條可以讓他們改天換命的道路,那個在上學的劉玉旺也擠在人群中,看著這些興奮的村民,也覺得十分新鮮。
在劉吉林的帶領下,王木村村民的日子漸漸好起來,年輕人陸續(xù)外出打工,而那個擠在人群中看著通路的劉玉旺也慢慢長大。
打造特色自然村落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。
新老交接 打通的不僅是出山路還有致富路
時間推移,此時的劉玉旺已經成年。此時的王木村相較于當年已有了很大變化,老舊的木板房已經進行了翻新、改造,并被縣里規(guī)劃為特色自然村落。劉玉旺打算為自己謀點新的出路,他南下打工了。期間,他輾轉過許多城市,做過不同的工作,也去過很多的新農村。“發(fā)展農特產品和鄉(xiāng)村旅游大有奔頭”,成為了劉玉旺打工經歷中最深切的感受。
此時,村支書劉吉林已近60,帶著村民們闖蕩20年的他知道自己到了該退休的時候,接班人是誰?沒有年輕人的村莊沒有未來。劉吉林想到了劉玉旺這個小伙子,頭腦靈活,和他一樣敢想敢干。通了3次電話,劉玉旺辭掉了廣州的工作。
王木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,它與張家界市的四斗鄉(xiāng)、懷化市的沅陵縣交界,可稱一腳踏三縣,加上優(yōu)越的自然資源與總面積18000畝土地資源,種養(yǎng)殖業(yè)和旅游發(fā)展?jié)摿艽蟆UJ準了這條路子,劉玉旺開始帶領著村民們因地制宜脫貧致富。
2016年,王木村全村脫貧摘帽。2017年,劉玉旺回村當上了村主任。“新農村必須要有新農民,要自力更生,也要引進科學技術?!彼麑⑼跄敬宸譃槿齻€片區(qū),梯巖下的木房子保持原始村落,作為旅游開發(fā);姚家組三面是懸崖,面積寬,放在山上的牛羊好管理,可以作為養(yǎng)殖區(qū);王木組地勢較為平坦,富硒土壤達17.8%,適合種植區(qū)的開發(fā)。
當大多數(shù)村民還在觀望時,劉玉旺已經在引進外資與技術力量,并成立冬桃開發(fā)合作社,開始富硒蔬菜種植。不少村民也開了竅,自發(fā)跟著這個年輕的村主任一起干。
同年,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下,當?shù)卣鲑Y將王木村全村四個組實行通組公路硬化,永順縣住建局駐村工作隊入駐,王木村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。
2019年,劉玉旺正式出任支書,劉吉林退休,享受天倫之樂。
從帶領村民鑿壁開路的劉吉林,到積極發(fā)展產業(yè)、轉變村民思想的劉玉旺,這兩代村支書都傳遞著同一種理念:時代在變,實現(xiàn)鄉(xiāng)村振興,帶領村民致富的思想不會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