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林逋所著的《省心錄》記載:“為政之要,曰公曰清”,可以看出古代為政就已經(jīng)將“公”字放在首位。在12月10日召開的全市組織工作會議上,市委書記郭光文強調(diào),要堅持公道正派的選人用人路線,這就是要讓公道正派成為組織部門、組工干部所必須堅持的基本準則,成為全體干部的“為政之要”。
公道正派,才能堵住“跑要買”。一名官員做人做事公道正派,則外邪難侵。領導干部尤其是組工干部只有公道正派為政,才能正政風、壓邪風,才能讓跑官之人跑不動、要官之人先思量、買官之人買不到。有些人進入公務員隊伍,不思為民謀利,一心想要快速升遷,視民生發(fā)展為兒戲,視個人升遷為頭等大事,時不時去找領導、找組織部門要官,甚至是赤裸裸地出錢買官,此類人一旦身居要職,不但不能給人民帶來福祉,而且還會敗壞風氣,并且往往滋生腐敗。只有倡導公道正派,尤其是組工干部更是要從自己做起,決不去“跑要買”,同時對這種現(xiàn)象堅決抵制,才能讓干部隊伍真正風清氣正,才能造就一大批腳踏實地、為民干實事的實干型官員。
公道正派,才能發(fā)現(xiàn)“真人才”。一名干部唯有公道正派,才不會被情所困、被利所擾、被名所累,才能擦亮眼睛,發(fā)現(xiàn)真正的人才?,F(xiàn)今,一部分官員升官之心太過急切,沒有一顆真正執(zhí)政為民的公心,而執(zhí)政為己的私心卻日益膨脹,他們并不是國家所需要的人才,若他們有才而無德那對社會對國家的危害更大。公道正派之人,剛正不阿,以身作則,堅決抵制種種不良風氣,國家興旺與發(fā)達離不開這樣的人才。公道正派的組工干部往往能發(fā)現(xiàn)那些黨和人民所需要的德才兼?zhèn)?、腳踏實地、默默苦干的人才,真正做到讓“講大局的干部受器重,敢擔當?shù)母刹繐笕?,有本事的干部有舞臺,肯吃苦的干部會吃香”。
公道正派,才能留下“身后名”。莎士比亞說過:“把名譽從我身上拿走,我的生命也就完了。”人人都希望有一個好的名聲,但臧克家也曾說過:“有的人活著,他已經(jīng)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還活著。”一個好的名聲并不是憑空而生,而是通過他的為人處世而來,就一名組工干部而言,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公道正派,公生明,則能明察秋毫,廉生威,則能威壓邪氣。干部只有公道正派,才能在處理具體事務中做到公心、公正、公平、公開,不以恩怨情仇權衡干部,不以親疏遠近幫扶群眾,這樣,才能在同事和群眾中間留下良好的口碑。
公道正派是為人之道、干事之基、從政之本,每一名干部尤其是組工干部應當將公道正派作為自己的“為政之要”,腳踏實地,兢兢業(yè)業(yè),持續(xù)不斷地為國家的發(fā)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(本文作者系新寧縣委組織部譚雄。)
【編輯:馬晶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