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去年9月中下旬以來,全國各省份招生考試部門就開始陸續(xù)發(fā)布2014年高考相關信息?!斗ㄖ仆韴蟆酚浾弑P點今年新調(diào)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顧政策發(fā)現(xiàn),此輪大規(guī)模調(diào)整主要集中在體育、奧賽等縮減項目及降低分值。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,北京、浙江、四川三省市甚至獎勵加20分。(5月25日 法制晚報)
新一年高考在即,關于高考加分的項目及標準再一次引起大眾關注。從近些年加分項目看來,高考加分“摻水”現(xiàn)象嚴重,除了少數(shù)奧賽中能體現(xiàn)一定的“金色”外,不少學生家長在航模成績、體育特長考試、民族身份等項目上造假,令高考加分的公平性、公正性受到了廣泛的質(zhì)疑。
事實上,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當下,高考錄取只要多開一道門縫,就會有無數(shù)人爭先恐后地想辦法往里鉆。比如,因為高考錄取加分政策,身邊的“少數(shù)民族”學生忽然多了起來;體質(zhì)很差的學生忽然拿出了“高水平運動員證書”;而“優(yōu)秀學生干部”“省級三好生”名額往往也不是在“班子”里決定,而是在“打招呼”中落地。所以說,從某種層面上講,能獲加分考生家庭多非權(quán)即貴,“三模三電”等加分項目甚至被戲稱為“權(quán)勢家庭子女俱樂部”,而來自社會底層的貧寒子弟則被無情地擋在了高考加分的大門之外。因此,高考加分制度的改革,勢在必行。
此次31個省份出臺的高考新政,無疑是對以往高考加分政策的“撥亂反正”。 今年對奧賽類等進行瘦身,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保證高考的公平性。但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到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,甚至北京、浙江、四川三省市思想品德獎勵分值還最高可以達到20分。個人認為,這有點操之過急,甚至偏頗。
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品德教育,我們也提倡品學兼優(yōu),因此,高考加分側(cè)重對考生個人思想品德的褒獎,有一定的科學性。但是在可操作性上卻有很大的難度,如何去量化,誰的思想品德高尚、誰的思想品德低劣?又以什么為參照標準?另外,會不會有一些暗箱操作或者一言堂等等,又該如何避免?
考核一個人的品德是高尚還是低劣,不發(fā)生重大事件,恐怕是很難發(fā)現(xiàn)的。所以,最便捷、快速、直接的考核方式恐怕就是見義勇為。但見義勇為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。面對20分的加分政策,難免不會有一些人打歪主意,比如自導自演一場“見義勇為”的大戲;更重要的是,若為了高考加分,有學生一時頭腦發(fā)熱、不顧安全而選擇救人,造成意外傷亡,又該怎么辦?而且,更不能排除一些有門路、有辦法、有錢有權(quán)的家長,買通職權(quán)部門開一個見義勇為的假證明。還有,學校行政化“裁定”,那些正直善良,勇于犧牲個人利益,在學生中有威信的學生,卻未必是學校行政方面愿意肯定、表彰的人物。這樣一來,高考加分改革還是無法保障其公平性。或許,還會只能像之前的“民族政策”、‘體育特長“、“三模三電”加分一樣,最終被鉆空子,淪為權(quán)勢者的另一“棧道 ”,這顯然有違于高考加分改革的初衷。
高考加分項目,絕非越少越好,該加的還要加,但什么項目該加,什么項目該減,還是多聽聽民意。思想品德加分,其初衷雖好,但也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和考證,不可如此草率地大范圍進行。同時,還要細化和公開加分項目的考核內(nèi)容、考查方式,避免暗箱操作,才能使這一政策更加合理、公正,承擔起為國選材的重任。
借用一句話,“思想品德”加分,且行且謹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