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埋設各類管道、道路出新,傳統(tǒng)辦法就是對馬路‘開膛破肚’。”南京市市政設施綜合養(yǎng)護管理處黨總支書記劉斌坦言,道路反復開挖,帶來的交通、環(huán)境等一系列問題確實令人頭疼。“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過去5年間,南京主城區(qū)道路經(jīng)行政許可開挖3477次,約開挖面積30萬平方米,搶修挖掘2529次,算下來平均每年大約1500次。”城市道路挖了又挖,這在南京乃至全國都很常見,令市民苦不堪言。(4月18日,《新華日報》)
其實,城市道路挖了又挖,修了又修,不止在南京,在全國都是常見景象。為什么城市道路總受傷,筆者認為根源主要有三個方便:
首先,在修路的時候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不合理。修路是個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的大工程,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卻往往疏忽了各種小細節(jié),導致不得不在新修的道路上挖洞修補。改造電線、鋪設管道等工作,在修路初期不能做到幾個部門的聯(lián)合統(tǒng)籌、科學規(guī)劃,事后只能多家單位各自為戰(zhàn),道路被反復開挖。
其次,政績工程作祟。道路建設投資大、見效快,因此是不少政府做政績工程、面子工程的首選。簡單把為民服務、民生工程都簡單的當成修建道路,而忽視百姓群眾的真正需求。對民意的忽視是頻頻修路的根本。
最后,頻頻修路是豆腐渣工程的遺害?,F(xiàn)在,豆腐渣工程屢現(xiàn),當然道路的修建也不可能幸免。官商勾結(jié),承建商的偷工減料、工人的疏忽倦怠都是豆腐渣工程滋生的沃土。新修道路過不了多久就開始裂縫出坑,不得不長挖長補。豆腐渣加豆腐渣…這樣的惡性循環(huán),不一直施工,還能怎么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