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,是很正常的事。往來免不了費用支出,適度的“人情消費”,可以加深感情,增進交往,無可厚非。但是,凡事應有個度。如果“人情消費”脫離了增進情感的范疇,畸形發(fā)展,就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,扭曲人際關(guān)系,破壞社會風氣。今年2月底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(diào)查中心通過題客調(diào)查網(wǎng)和新浪網(wǎng),發(fā)起了一項題為“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”的調(diào)查。調(diào)查顯示,53.2%的受訪者感覺“人情消費”給他們造成了沉重負擔。
時下的“人情消費”,有以下特點:一是消費對象不斷擴大,不只是朋友、親戚、長輩、同事同學,還有領導、老師等社會關(guān)系。二是消費種類日漸增加,婚喪嫁娶、逢年過節(jié)、同學同事聚會、過生日、喬遷新居、升學拜師等,五花八門,不一而足。三是消費標準不斷攀升,從送禮品到送錢,從100元到500元,再到1000元,甚至更多。人情越來越貨幣化,標準在互相攀比中被逐年拉高。形成這樣的局面,原因自然不少。有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,水漲船高的因素;有隨大流,從眾心理的因素;有禮金是一來一往,送了還能撈回來的心理因素,等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人情消費”泛濫的負面作用正日益顯現(xiàn)。低收入者負擔加重。對普通人來講,“人情消費”如果占收入比重過大,必然影響生活。“打腫臉充胖子”,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。如果為了送禮欠下債務,這邊的人情有了,那邊的債務背上了,更是苦不堪言。“人情消費”過度,會使中低收入者陷于左支右絀的窘境。
“人情消費”成為個別有權(quán)者斂財?shù)氖侄?。巧立名目,借機斂財,乃古今為官不廉者通用的伎倆。當下,借各種名目行賄受賄者屢見不鮮。
為奢靡之風推波助瀾?,F(xiàn)在的“人情消費”,越來越推崇禮物的價值,越來越盲目攀比,甚至演變?yōu)閿[闊斗富,炫耀性消費,助長了奢靡之風。如果放任“人情消費”泛濫,人情關(guān)系就會異化、物質(zhì)化。
故而,“人情消費”過度,看似是消費數(shù)額的變化,其危害卻不能小看。遏制“人情消費”泛濫,需要下一番移風易俗的功夫。
一是領導帶頭。領導干部是社會風氣的“風向標”,所謂上行下效,官風政風引領民風。因此,領導干部要把“人情消費”這等“小事”看得大一些,重一些,對自己和親人要求嚴一些,以君子之風與人交往。
二是明晰“邊界”??梢猿雠_一些相應的黨內(nèi)外紀律法規(guī),對行政領域和社會領域可能出現(xiàn)的不合理、有損公共利益的“人情消費”進行明晰界定,作出禁止性規(guī)定,對越界者給予嚴厲處罰。
三是加強宣傳引導。勤儉之風、量入為出觀念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必須久久為功,不斷加強輿論宣傳,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引導,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(jié)儉、重情義不重禮物的良好風尚。
四是發(fā)揮社會組織的功能。改變社會風氣,在基層社會管理中要充分發(fā)揮民間組織的作用,對“人情消費”進行必要的、合理的約束和引導。比如,一些地方的“紅白理事會”,通過制定合理的、大家都能接受的“鄉(xiāng)規(guī)民約”,既讓大家不鋪張浪費,又能體面“過事”,較好地抑制了過度“人情消費”。
我國是“禮儀之邦”,注重禮尚往來。但禮尚往來是為了維系彼此間的情意,注重的是禮儀和內(nèi)心的情感,而不是禮物的多寡。遏制“人情消費”泛濫、純潔人際關(guān)系、凈化社會風氣,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,從我做起,從現(xiàn)在做起。
【來源:河北日報】
【實習編輯:孫洪亮】